楚汉网-湖北武汉新闻生活门户,即湖北武汉生活论坛,武汉热线网

武汉图片
湖北图片

“女粮王”成长记

来源: 湖北之声  作者:小小书童  发布时间:2017-07-10 08:49
摘要: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标兵—监利再传好消息:该县黄歇口镇新闸村村民毕利霞 创新技术,攻克晚稻育秧难题,破解不规则水田机耕瓶颈,使 “单改双 ” 和双季稻全程机械化成为可能,成为我省获“全国粮食生产先进个人”殊荣 的首位“女粮王”,连国家领导人和省领导也给她

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标兵—监利再传好消息:该县黄歇口镇新闸村村民毕利霞创新技术,攻克晚稻育秧难题,破解不规则水田机耕瓶颈,使“单改双和双季稻全程机械化成为可能,成为我省获“全国粮食生产先进个人”殊荣 的首位“女粮王”,连国家领导人和省领导也给她点赞。今天,我们就一起跟随湖北之声记者李丽、通讯员杜巍、张劲、孔剑走近这位“女粮王”,用声音感受《“女粮王”成长记》:

【出毕利霞录音:现在我要在科技这一块不断努力提高,因为我们现在不管怎么说是在农村里面做引领,带头的…】7月初,记者见到毕利霞时,今年37岁的她正光着晒得黝黑的赤脚、卷起裤子,在田里教村民们摆盘、上泥、播种。十年前,毕利霞还是一位人民教师。当时,村里劳动力大量外出务工,素以全国水稻第一县闻名的粮食主产县监利的粮食生产逐年下滑,尤其是水稻种植面积从20多万亩下降到两万亩左右。如果粮食没人种,粮食安全如何保证?从小生活在农村,对土地充满热爱的毕利霞放弃了舒适安稳的教师工作,和爱人夏卫华创办了兴华农机合作社,风吹日晒种起了田。

摆在夫妻俩面前的首要问题是帮助乡亲们降低种粮劳动力强度。毕利霞夫妇用家里仅有积蓄添置了几台农机具,努力实现粮食生产全程机械化。但田块不规则、旋耕机无法水旱两用,耕整还得靠人力。耗费数个月时间试验,夫妻俩发明了水旱两用船式旋耕机,破解了这个难题,获得了实用新型专利。夏卫华:

【出录音】“以前蛮累的,这样就很轻松了。效率翻了一番,减轻了劳动力。”【录音止】

    关键问题解决了,铁牛代替了耕牛,粮食生产大县不再为谁来种田困扰。监利县黄歇口镇农办主任徐锡盛:

【出录音】“十年前我们机械化只处于初级阶段。真正发展水稻全程机械化,就是在他们的带领下,又发展另外三家专业合作社,现在带动全镇11万亩耕地种植面积基本上全程机械化达到8万多亩。”【录音止】

耕地面积有限,稳定粮食产量还得靠提高复种面积。在农业部门帮助下,毕利霞夫妇潜心研究工厂化育秧。用晚稻品种育秧,插到大田后,秧苗小,到九十月份遇到寒露要么冻死要么灌浆不足而减产。为解决这个问题,用早稻品种育晚稻秧,试验取得成功,晚稻大获丰收。晚稻育秧技术突破,晚稻机插秧成为可能,“双季稻”也能全程机械化。同时,毕利霞夫妇反复试验,研究出一套高效育秧技术,镇农办考察发现他们提供的秧盘省种、产量又高:

【出录音】“一个是产量高,一亩田比一般秧高两到三百斤,第二个抗低温寒潮,第三生产成本低。”【录音止】

  工厂化育秧、机械插秧,“双季稻”也全程机械化,村民们看着稀奇,却无人敢用。毕利霞夫妇流转了村里300多亩抛荒田,当试验田种给乡亲们看:

【出录音】“我们去插秧,老百姓就像看稀奇一样,很多人围着看,问这是什么东西。怎么说老百姓都不相信你,只有他看到了他才心服口服。”【录音止】

明明白白的投入,实实在在的成果,村民们一算账,都来订购服务。2012年,晚稻机插在监利全县推广,当年水稻复种面积增加20多万亩。村民董童文:

【出录音】“精打细算自己买种子下秧搞肥料一起一亩田还要花290,到她这里定秧她帮我栽,只要260元。产量反过来比人插的还高。”【录音止】

根据农户需求,可以流转、也可以全托管或半托管。只要能帮助农民提高种粮收益,毕利霞就去尝试。提供社会化服务的同时,毕利霞还十分注重农机和农艺的结合。一般一亩稻田化肥施用最多20斤,毕利霞发现镇里约有700多亩地,农户施用大量化肥,地越喂越馋,便免费提供红花籽或绿肥帮助村民改良土壤,提高产量和品质。

【出录音】“有一个地方每一亩农户投入化肥都要40斤以上,翻倍,我们就在那里设了一个点,每年冬天给他们把田翻耕过来,免费把红花籽分给他们撒。(保住了那块土地,不然就种不了地了。)”【录音止】

服务形式如此多样,即便在合作社蓬勃发展的今天也十分少见。武汉、潜江、黄石四面八方的农户纷纷前来寻求集中育秧,耕整、机插、收割、烘干、存储等机械化服务。合作社年均提供社会化服务面积22950亩。乡亲们说,毕利霞讲诚信,收购价给的高,服务也到位。村民左铁生:

【出录音】“我就建议人家到她这里定秧插秧,相信她的合作社。因为她搞的产量比别人的高。”【录音止】

成功的道路不平坦,20103月,监利突遇寒潮,合作社300多亩田的早稻秧遭灾冻死。毕利霞夫妇挨家挨户走访,,了解灾损,准备赔偿。有人质疑一位年轻女性能当“粮王”?但20多户村民面对损失,不责怪,反而力挺毕利霞。这让毕利霞更加坚定要帮助乡亲们种好粮食:

【出录音】“我从来没有受到这么大挫折,当时就是怕老百姓扯皮。但是老百姓并没有找我扯皮,说以后还要靠你们,你们敢想敢闯值得敬佩还是很支持我们。这次给了我很大的动力。”【录音止】

执着的坚守、不断的创新,目前,毕利霞创办的合作社成员增加到145人,育秧大棚从成立时的2个发展到40个,自有种植面积近3000亩。现在,毕利霞还引进了智能配肥机,为农户免费检测土壤配肥,兴建了粮食烘干厂房,注册内荆河大米品牌,加工大米,并将自有3000亩水稻田作为绿色农业产业示范基地,延长产业链,推动农业向绿色、现代化发展。

【出录音】“我们今后要打造内荆河大米品牌,带动周围老百姓按照我们这个模式来种,让他们种的粮食产生更高的效益。”【录音止】

在她的带动下,乡亲们“生产在社、管理在家”,种粮收益不断提高,传统农业生产方式悄然向现代化转型。省农业厅副厅长涂胜华感叹:

【出录音】“每个村要是有一个这样的合作社,各种不同情况的农户的需求我都可以跟你满足,谁来种田的问题就解决了呀。”【录音止】      

本文地址:农业百科频道 https://www.hubei88.com/sannong/72606.html ,楚汉网—湖北本地生活服务平台,大爱湖北,湖北新闻网捕捉湖北武汉生活大小事件动态,时时分享热点资讯,以及提供湖北各地吃喝玩乐,相亲交友,人才招聘,房产买卖,农产品批发,团购旅游门票,热点娱乐事件等一站式资讯,让您了解湖北的方方面面;另外,本站原创文章,禁止转载,违者必究,谢谢!

农业百科
责任编辑:小小书童
相关文章相关阅读
  • 我省化肥用量进入零增长状态——农业供给侧改革促有机肥迎来春天

    我省化肥用量进入零增长状态——农业供给侧改革促有机肥迎来春天

    湖北日报讯(记者彭一苇、通讯员勾晓丽)当前,推动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,促“有机肥替减化肥”成为农资企业关注的焦点。省土壤肥料工作站介绍,我省化肥使用量已进入零增长状态,有机肥生产企业迎来好机遇。 2015年,农业部制定《到2020年化肥使用量零增长行动方案...

    2017-07-13
  • 随县“一朵香菇”种成全国最大

    随县“一朵香菇”种成全国最大

    湖北日报讯记者文欣通讯员丘剑山何丽 香菇王大若西瓜,彩色菇缤纷艳丽,猴头菇软萌可爱。在智能种植技术的照料下,“菇宝宝”们在舒适的“安乐窝”里健康生长。自动化生产线上,成熟的香菇蹦跳着按个头大小分类。 走进裕国菇业股份有限公司,处处可见“尖板眼”。“...

    2017-07-13
  • 有了“田保姆”种地不用愁 ——湖北省监利县尚禾专业合作社农业社会化服务调查

    有了“田保姆”种地不用愁 ——湖北省监利县尚禾专业合作社农业社会化服务调查

    本报记者何红卫乐明凯 “家有农田不用怕,全程都有机械化,只要拨打一电话,优质服务到您家。”这是湖北省荆州市监利县尚禾农业专业合作社的服务口号。 2017年,尚禾合作社服务监利南部的尺八、三洲等乡镇的农田面积6.5万亩,预计实现利润过500万元。成立5年来,尚禾...

    2017-07-13
  • 湖北谷城:积极推进农业面源污染防治

    湖北谷城:积极推进农业面源污染防治

    谷城县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工作,重点围绕调整优化种植结构,发展高效种养业,使农作物化肥用量增幅降到 1% 以下。其中测土配方施肥技术到户率达到 73% ,畜禽粪便养分还田率达到 52% ,农作物秸秆养分还田率达到 40% ,机械施肥占比达 31% 。 一、实施农作物病虫害绿色...

    2017-07-13
  • 湖北谷城:小茶叶,扶贫路上“大作为”

    湖北谷城:小茶叶,扶贫路上“大作为”

    6月27日,谷城县紫金镇垭子口茶园里一片翠绿,茶农们三三两两提着茶篮开始采摘茶叶。40岁的陈文国动作娴熟,不一会就采了半筐茶叶。陈文国对记者说:“过去我把种茶当副业,现在才发现那是守着金山过穷日子。” 湖北汉家刘氏茶业股份有限公司发挥优势,把种植基地建...

    2017-07-12
  • 做好加减法乘出好效益 ——我省粪肥资源化利用经验传全国

    做好加减法乘出好效益 ——我省粪肥资源化利用经验传全国

    农村新报讯记者方桐通讯员汪明阳谢毅 近日在湖南长沙召开的全国畜牧业现代化推进会上,省畜牧兽医局局长盖卫星受邀就我省粪肥综合利用经验作了发言,与会代表纷纷点赞。 这份肯定来之不易:经受了最严环保压力,大批养殖场被关闭或搬迁,养殖空间和精力受挤,但湖北...

    2017-07-10